欢迎书友访问

海棠书屋

第786章 785报应

作品: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  |  分类:都市言情  |  作者:天泠

    “……”皇帝的嘴巴微张,再也说不出话来。
    他此刻恨极,却又同时惶惶不安。
    他和慕炎已经彻底撕破脸,今日等他再回养心殿后,怕是再也别想出来了,甚至于……
    他很想冲出前殿,很想去告诉外面的那些文武百官,让他们救驾,可是他的身体根本不听使唤,别说挣脱两个钳制住他的内侍,他连挪动一下也做不到。
    “让他请罪吧。”慕炎徐徐地又道,神色间平静如水。
    但是,端木绯、安平和岑隐都知道慕炎的心里远没有他表现的那么平静。
    端木绯默默地往前移动了一步,握住了慕炎的手,礼服宽大的袖口垂下来,掩住了她和他交握的双手。
    安平注意到了这一幕,红艳的唇角微微翘起,原本沉郁的心口一松:幸好老天爷待阿炎不薄,又让他遇上了这个小丫头!
    礼亲王以及在场的宗室王爷们心里还有些紧张,有些忐忑,皆是神色肃然。
    两个中年內侍立刻调转了皇帝的方向,让他面向前方历代皇帝的的牌位跪着。
    皇帝的身体太虚弱了,尤其四肢都是皮包骨头,显得有些畸形,若非是有人扶着,皇帝连跪都跪不住,怕是要像烂泥一样直接瘫倒在地上。
    皇帝整个人失魂落魄,怔怔地仰望着前方的那些牌位。
    对于皇帝而言,太庙太熟悉了,每年他都至少要来此这里一次举行祭祀,曾经,这个地方代表着他的荣耀,因为他是以皇帝的身份主持祭祀。
    皇帝不由想到了十九年前,眸光闪烁。
    当年宫变后,他在正式登基前,也曾来到太庙的前殿,也曾跪在这个位置,向着列祖列宗发誓。
    此刻再回想起来,往事还是那般清晰,恍如昨日。
    包括他当时说的每一句话,他都记忆犹新。
    那时的他,意气风发,心怀大志,打算一展抱负,让天下百姓、让列祖列宗都看到他的功绩。
    他并不是为了皇位才发动那场宫变的。
    他只是觉得他比皇兄更加合适当这个天下之主,过去这十九年,他把大盛治理成了一片盛世,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盛。
    什么外族来犯,什么天灾人祸,什么内乱……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!
    不说大盛,中原数千年来,四方蛮夷一直对大盛虎视眈眈,中原不知道经历过多少外族侵略的战事,这些又不是他能左右的!
    欲加之罪何患无辞,慕炎也不过是想把这些罪名强加到自己身上,他不过是想掩盖他是个乱臣贼子的事实。
    可是慕炎他是骗不了世人的,历史会还自己清白,还自己公正!
    皇帝的眼睛越来越亮,形容中透着一丝癫狂,嘴里像着了魔似的反复地喃喃道:“朕没错,朕没错……”
    也不知道他是在说服他自己,还是在说服别人。
    慕炎并不意外,皇帝从来不知反省,否则大盛又怎么会被他治理成这副千疮百孔的样子!
    慕炎也不打算再与皇帝多费唇舌,冷冷道:“既然如此,皇叔就在这里跪着吧,说不定跪着跪着就知道自己的罪在哪里了。”
    “说不定列祖列宗就原谅你了!”
    话音还未落下,慕炎已经转过身,对着安平道:“娘,我们走吧。”
    他的手还是牵着端木绯的手没有松开,一起迈出了前殿。
    大门口的张勉华立刻就侧身退开了,躬身让慕炎他们先走。
    皇帝恍若未闻,还在对着牌位念着同样的三个字:“朕没错,朕没错……”
    而礼亲王和一众宗室王爷们则是如释重负,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,觉得他们真是捡回了一条命。
    他们赶忙也跟在慕炎和岑隐几人身后也出了前殿。
    跪在殿外的文武百官已经等了很久了,眼看着祝、帛都焚烧完了,但前殿这边却久久没有动静。
    他们也不敢动,只好继续跪在原处,也有人好奇地往前殿张望过,偏偏张勉华就像一尊石像似的挡着大门,他们根本就什么也看不到。
    见慕炎、端木绯、岑隐他们从前殿中出来了,典仪再次宣布奏乐,乐师便奏响了《佑平之章》。
    众臣恭敬地给慕炎行了礼,口呼“摄政王千岁”,也有人大胆地往后方的张望着,然而,那些宗室王爷们都出来了,却不见皇帝出来。
    端木宪根本没注意皇帝,他只顾着看慕炎身旁的端木绯,目光发亮。
    瞧瞧,这太子妃的大礼服、这九翬四凤冠可真是衬小孙女,雍容华贵而不失端庄,气度不凡。
    那些人还说小孙女无国母的风范,他看来可没人比小孙女更贵气,更有福相的了!
    端木宪越看越移不开眼,心中涌现了各种赞美之词,直到他注意到慕炎这个臭小子居然在大庭广众下牵着小孙女的手。
    他记得祭礼的仪程中可没有这个步骤!
    端木宪的眼睛差点没喷出火来,他没注意皇帝,可在场的其他朝臣却是注意到了,一个个有些望眼欲穿,神色复杂。
    他身旁的刑部尚书秦文朔拉了端木宪的袖口一把,对着他使了一个眼色,用口型说,皇上呢?
    不仅是秦文朔,左右好几个官员都是一脸期待地望着端木宪。
    端木宪愣了一下,又朝前殿方向望去,这才迟钝地意识到皇帝没从前殿出来。
    端木宪心一沉,暗暗叹气,只能硬着头皮仰首看向了慕炎,客客气气地问道:“摄政王,皇上呢?”
    其实端木宪是一点也不想管慕炎和皇帝之间的闲事,偏偏他是首辅,百官之首,在这个时候是避不开的。
    皇帝今天在众目睽睽下进了太庙,却没有出来,这么多双眼睛亲眼看到的,自己总要代表文武百官问一句才合乎情理。
    端木宪后方的群臣皆是屏息以待,一眨不眨地盯着慕炎。
    典仪头疼得很,仪程中可没有这一步。这下可怎么办?
    他想了又想,还是示意乐师暂停奏乐。
    《佑平之章》戛然而止,周围鸦雀无声,两边种的两排松柏在秋风中摇曳不已,发出细微的沙沙声。
    微风把燎炉中的焚烧祝、帛的气味吹了过来,萦绕在众臣的鼻端。
    时间仿佛被拉长般,过得尤为缓慢。
    慕炎看着几步外的端木宪和群臣,目光坦然地勾唇一笑,姿态从容。
    他爽快地说道:“皇叔自觉罪孽深重,从今天起,他会日日夜夜地在太庙谢罪,直到列祖列宗原谅了他。”
    礼亲王等宗室王爷们想着方才的一幕幕,神色复杂,却是无人反驳。
    那就等于默认了慕炎的说法。
    “……”端木宪也说不出话来,嘴唇动了动。
    慕炎的意思是,皇帝被“软禁”的地方,从养心殿变成太庙了?
    这算是什么意思呢?!
    端木宪有些摸不透今天到底是怎么回事了,惊疑不定的目光在慕炎、安平和岑隐三人之间来回看了看,然后又看向了后方神情复杂的宗室王爷们。
    他可以肯定,刚才前殿内肯定发生了什么“大逆不道”的事。
    端木宪只觉得脑门发疼。
    问题是,方才自家小孙女也在前殿中,对于刚才发生的事肯定知道得一清二楚,也就是说,慕炎没有瞒着自家小孙女……
    哎!
    端木宪忍不住又在心中叹了口气:小孙女知道的这么多,到底是好,还是不好呢?
    端木宪越想越愁。
    在场的众臣自然也都听到了,神色古怪地噤了声。
    他们同样也觉得有哪里不对劲,总觉得皇帝不可能主动提出这个要求……
    但是,方才岑隐问皇帝是否要向列祖列宗请罪,皇帝应了。
    而且刚刚在太庙前殿中,有礼亲王等宗室在,后来又有旗手卫指挥使赶到,现在无人提出异议,等于是都默认了慕炎的话。
    所以慕炎说得是实话?!
    大臣们三三两两地面面相觑,不明白皇帝到底在想什么呢。
    皇帝都是卒中的人了,瞧他刚才的样子,连自己走路都不行,他在养心殿好吃好喝的养病不好吗,还偏要待在太庙。太庙再好,也没养心殿舒坦啊!
    众臣皆是百思不解。
    大部分的朝臣都是以为皇帝是在养心殿养病,可是,几个内阁阁老和重臣却是都清楚皇帝早就被软禁了,他们自然不会信慕炎的话,心里觉得这件事古怪。
    秦文朔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看向了岑隐,见岑隐都没说话,识时务地闭上了嘴巴,默默地垂眸盯着地面。反正他们什么也没看到,什么也不知道。
    典仪擦了擦额头的冷汗,觉得自己简直快去了半条命,他再次宣布奏乐。
    《佑平之章》再次徐徐奏响,但庄严的气氛早就不复存在,群臣都巴望着赶紧离开。
    慕炎、端木绯、安平等人在旗手卫的护送下,往太庙正门方向行去。
    端木宪等群臣也纷纷站起身来,一个个都跪得膝盖发疼。
    端木宪也顾不上这些了,抬眼朝前殿方向望去,目光幽深。
    从他的角度,可以看到皇帝的背影,皇帝被两个內侍架着“跪”在蒲团上,身体在微微地颤抖着,连脑袋都在哆哆嗦嗦地摇晃着,似乎在嘀咕着什么。
    只是,他与皇帝相距至少有十五六丈远,根本就什么也听不到。
    “吱呀——”
    前殿中的一个內侍走上前把两扇门合拢。
    前殿的大门紧紧地闭合,连一丝缝隙也没有,再也看不到皇帝那明黄色的背影。
    端木宪心头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滋味,闪了神,直到游君集唤了他一声,他才回过神来,若无其事地抚了抚衣袖,也朝太庙外走去。
    众臣跟在端木宪和几个内阁阁老身后,也都浩浩荡荡地离开了,有人一边走,还一边回首望后方的前殿望了一眼,但大部分人已经把皇帝抛诸脑后。
    不一会儿,前殿前方的空地就变得空荡荡的,只有那稀疏的几片落叶还在随风飘荡……
    对于群臣而言,祭礼结束了,但是对于皇帝而言,才刚刚开始。
    一盏茶后,袁直就率领一众內侍来到了太庙,美曰其名,“伺候”皇帝的起居。
    “袁公公,请!”
    太庙前殿的大门再次打开了,一个青衣小內侍殷勤地引着袁直进了前殿。
    前殿内,除了皇帝外,只有几个內侍而已。
    “袁公公安。”之前架着皇帝的那两个中年内侍连忙上前给袁直行礼。
    至于皇帝,早就无人理会,由着他自己歪斜地趴伏在蒲团上,姿态扭曲。
    皇帝不死心地蠕动着身体,然而,四肢、躯体全不听使唤,犹如一条丑陋的蠕虫般。
    袁直漫不经意地扫了皇帝一眼,叹了口气,用尖细的声音谴责几个內侍:“你们几个是怎么伺候皇上的!怎么让皇上这么趴着?!万一受凉怎么办!”
    “是小的不是!”
    两个中年內侍唯唯应诺,赶紧又把皇帝的上半身给架了起来,依旧让他维持着“跪”的姿态。
    袁直走到皇帝近前,甩了下手里的拂尘,冠冕堂皇地说道:“皇上在此向列祖列宗谢罪,但摄政王仁慈,体恤皇上年纪大了,也不忍皇上太过操劳,每天跪个六个时辰就够了。”
    那青衣小內侍连连点头,附和道:“摄政王真是仁心慈意!”
    “你……”皇帝昂着头恨恨地瞪着袁直。
    他方才趴伏在地上,连嘴唇都被蹭破了,鼻尖上还沾着些灰尘,狼狈不堪。
    袁直满不在意,阴阳怪气地吩咐那两个中年内侍道:“你们可要把皇上给扶好了。既然要跪,就要跪得端正,别让历代皇帝看了笑话。”
    说着,他又转头再次俯视着跪地的皇帝,煞有其事地说道:“皇上,您只要真心悔过,好好忏悔,历代皇帝在天有灵,肯定会听到的,也会宽恕您的。”
    此时此刻,皇帝连“朕没错”这三个字也说不出来了。
    他已经彻底绝望了!
    他的生路已经全部被慕炎和岑隐这两个奸佞堵上了!
    皇帝神情惶惶,感觉到自己犹如深陷一片阴冷无底的沼泽中,他越挣扎就陷得越深,现在他周围的泥潭水已经上升到了唇边鼻下,眼看着泥潭就要将他淹没了……
    他真的是真命天子吗?!
    这一刻,皇帝第一次开始怀疑起这点。
    在他刚刚从昏迷中苏醒的时候,他觉得他既然苏醒了,那便是上天的旨意,是上天让他拨乱反正,上天看不惯慕炎这乱臣贼子,要借自己的手让慕炎去死。
    之后的数月,他都是靠这个信念支撑着自己坚持下去,一天又一天地熬着,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,他终于等到了祐景愿意救驾。
    他还以为他在磨难之后,又迎来了新生,只要祐景能把自己救出去,自己就能脱困,依然是皇帝。
    然而,祐景失败了。
    皇帝也又消沉了一段时日,直到那日他听到曹大人的哭诉,得知今日要举行祭礼的事,才又燃起了希望。
    他以为朝臣中如曹大人一般忠君爱国之人肯定不少,只是因为他被软禁,那些忠心的朝臣不明真相,而且光凭文臣也不够,他需要文臣、宗室与禁军的共同支持才能拨乱反正。
    没想到万事俱备,他却还是失败了,又一次失败了!
    他再不可能制造比今日更好的时机,他心里再清楚不过地知道他已经没希望了。
    接下来,他该怎么办呢?!
    他现在生活不能自理,手脚都不听使唤,可以说,他活着的每一天都生不如死,但是,他又舍不得去死。
    他明明是皇帝,是真命天子。
    没错,他怎么可能不是真命天子呢!
    皇帝在心里试图说服自己,可此时此刻,任何言语都是那么空乏无力。
    绝望、不甘、愤怒、后悔等等的情绪如汹涌的浪潮般在他心口起伏着,脑子里纷纷乱乱,根本无法冷静地思考……
    “呼——呼——”
    皇帝的呼吸越来越粗重,他抬眼看向了前方历代皇帝的牌位,那些层层叠叠的牌位恍如鲜血般红得刺眼。
    那一道道牌位似乎都在俯视着他,看得他浑身发寒。
    皇帝的目光停顿在其中某一道牌位上,那是崇明帝的牌位。
    皇帝突然觉得心口像是被针了一下的疼。
    他怕了。
    他的脑海中又想到了十九年前的事,那一幕幕如走马灯般飞快地闪过。
    彼时,他带着大军冲进了皇宫,一路畅通无阻地冲到了乾清宫前,意气风发。
    皇兄众叛亲离,只能饮剑自刎……
    剑锋割在皇兄的脖颈上,鲜血如喷泉般喷射而出,甚至还喷在了自己的脸上。
    热热的,咸咸的。
    “吱呀!”
    一阵风猛地吹来,吹得门扇摇曳着发出重重的声响,刺耳难听,把皇帝一下子从恍惚中惊醒。
    秋风瑟瑟不止,差点没把殿内点的香烛吹熄,一簇簇火苗在那些香烛跳跃不已,火光在众人以及周围的牌位、香案、帷幕上投下了诡异的阴影。
    那些內侍的面庞都显得有些诡谲,带着一种不怀好意的阴森感。
    皇帝更害怕了,觉得周围似乎有一双双看不到的眼睛在注视着他。
    他再次喃喃自语起来:“朕没错,朕没错,朕是明君。”
    他看来三魂七魄似是丢了一半,疯疯癫癫的。
    袁直淡淡地斜了皇帝一眼,根本懒得理会他,又甩了下拂尘,吩咐內侍道:“你们都好好看着他!”
    袁直匆匆来,又匆匆走。
    之后,前殿的正门就再次关闭了。
    今天来祭祀的人已经都离开了,随后,太庙的大门也关上了,恢复了往日的平静。
    太庙之外,京城之中却并不平静。
    随着祭礼的结束,一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京中上下,人人皆知今上自知罪孽深重,要长留太庙给列祖列宗谢罪。
    得知消息后的百姓们可比那些朝臣要激动兴奋多了,议论纷纷,一个个都连声叫好,说理当如此。
    自打去岁皇帝卒中过去一年了,在这说长不长、说短不短的一年中,朝臣勋贵们本就锦衣玉食,并没有太大的感触,但是,那些普通百姓都真切地体会到他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。
    最安天乐命的就是这些平凡的百姓,对于他们而言,只要日子能过得下去,他们就会安安分分的。
    如今日子蒸蒸日上,他们自然不想回到今上执政时的光景。
    “皇上是该好好谢罪!”
    “没错,要不是他,也不会连年征战,那么青壮丁战死沙场!”
    “就是就是。多少人家因为少了当家的人支撑不下去啊,我表姐的岳母的外甥女的夫婿就是去年战死北境,现在她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,最大的那个还不满十一岁呢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茶楼酒馆,街头巷尾,到处都有百姓们在议论这件事,越说越热闹,连不认识的人都要凑过去说上几句。
    “得得得……”
    突然,西城门方向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,马背上的小将高举着一只手,高喊着:“八百里加急,闲杂人等速速避让!”
    百姓们都惊得连忙退到街道两边,惊疑不定地面面相看,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:“这……这不会是北境来的军报吧?”
    那些百姓都望着马匹飞驰而去的方向,有几分忐忑,几分期待,几分好奇。
    他们的疑惑当日下午就有了答案——
    简王先后收复了北境计恺城、湖延城与响山城三城!
    北境大捷!
    大盛与北燕交战已经超过一年半了,起初边境履履失守,甚至于先简王君霁战死沙场,弄得百姓人心惶惶,生怕北燕大军会突破关口长驱直入,那么中原将岌岌可危。
    现在北境终于是转危为安。
    也不知道是谁大着胆子嘀咕了一句:“果然,只要‘那一位’别捣乱,一切都会变好的!”
    “说得是。”
    不少百姓深以为然,又忍不住说起皇帝去太庙谢罪的事,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说,越发唏嘘感慨。
    因为北境大捷,整个京城都振奋起来,上至朝臣勋贵,下至平民百姓,喜气洋洋,就像过年一样,甚至还有百姓自发地去简王府的大门口磕头。
    连着几日,京城上下都沉浸在这个天大的喜报中,人人都对大盛的未来充满了憧憬,不少人都盼望着摄政王可以早日登基。
    就在这种热闹的气氛中,九月十一日一早,第一批从京城派往怀州的举子出发了,当日,慕炎以摄政王的身份亲自为他们送行。
    这五十来个举子年岁不一,出身不一,气质容貌也是大不相同,他们不仅是来自京城,也有一些来自京城周边几州,每个人的眼中都写满了对未来的期待。
    “我敬各位一杯,一路顺风!”
    慕炎环视这些举子,高举着一个白瓷小酒杯,含笑敬了这些举子们一杯,然后将空酒杯朝下,表示滴酒不剩,就如同君王为即将奔赴前线的将士践行一般。
    对于这些举子们而言,这可是一种莫大的荣耀。
    举子们一个个眼眸更亮了,目光灼灼。
    “定不负摄政王所托!”
    五十来个举子的声音整齐划一,也都高举起手中的酒杯,全都仰首将杯中的酒水一口饮尽。
    饮了别离酒后,这些举子没再久留,在百来名禁军的护送下,浩浩荡荡地出发了。
    偌大的车队很快就变成了官道上的一片滚滚沙尘。
    慕炎望着车队远去的方向,勾唇笑了,那双漂亮的凤眸在晨曦的照耀下,显得更明亮,更清澈了。
    在这些举子之前,慕炎已经以朝廷的名义送了一批僧侣和道士去怀州,这些僧侣、道士会逐步在怀州各城修建寺庙道观。
    而今天这些举子过去后,会在新修建的私塾里教导怀州的孩子们,教他们识文断字,当然,慕炎并不是让举子以科举的标准来教,而是教导这些孩子们“礼义廉耻”以及大盛文化。
    等将来这些怀州的孩子长大了,怀州才能算真正地安定下来。
    这必然会是漫长的一个过程,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!
    慕炎眯了眯眼,又想到了那个意图复辟的南怀原王室,嘴角勾唇一道讥诮的弧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