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书友访问
作品:宫斗围观者 | 分类:历史军事 | 作者:易时秋
第82章 洗牌
回去辗转反侧, 昭文帝还是强压下心绪准备睡觉,明天还有事情要处理,宫里的事还要善后。
他对朱宛凝的话并不是没有丝毫感触, 朱宛凝每一步都差一点, 但有一点目的还是达到了, 昭文帝确实对朱家完全没有了好感。
太后, 他的生母,她能不知道皇后不育吗?她能不知道皇后是个什么性子吗?她都知道, 只是在家族和儿子之间选择了家族。她至死都没有告诉他真相让他做好防备。
他的两个舅舅,全是混账东西, 一天到晚除了招东惹西顶着皇亲国戚的名头惹事, 其他什么都不做。御史参几本都只是压下来,连带着自己的名声都受损。
他亲爱的表妹,他的皇后,做的事就更不用提了。当妃子的时候还好,做了皇后之后, 事事处理不了, 人人按压不住。现在还整一个巫蛊出来了。
朱家除了给他增加难度, 好像半毛钱好处都没有。
心情沉重的处理完政事,昭文帝决定让自己放松一下,寻个清净的地方静一静。
王永是知道主子不愉, 便依照往常方法。御花园没有清场, 消息灵通一点就知道这正是个偶遇的时机,按照平常踩点的形象赶来。
今天或许是因为时间特殊, 妃嫔都蔫了,在暗中观察,走了一路昭文帝都没有碰见。生着闷气的昭文帝找了个亭子坐下, 终于等来了第一个挑战的勇士。
季淑女低下头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首饰,远远的看到昭文帝的车架,叹息了一声,准备上前制造心知肚明的“偶遇”。
这一次搭讪绝对讨不了好,握着端荣华给的“命题作文”,季淑女知道这是往昭文帝枪口上撞,然而也不得不这样做。她并没有什么想往上爬的决心,只是想安安稳稳的活得长久,混个太嫔的位置。而这,就要依靠端荣华的照拂。
现在轰轰烈烈的“倒后运动”已经接近了尾声,端荣华作为最直接的受益者却并没有在过程中贡献力量,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,现在就剩下查看成果进度这一项,端荣华为了之后不被小团体排除在外也会争取到参与其中,而这个不讨好的任务,自然由季淑女分忧了。
“妾参见皇上。”季淑女蹲身说道。
昭文帝视线从上往下的过一遍,看到身段记起了这是延禧宫的人,却还是忘了她叫什么名字。俗话说小别胜新婚,昭文帝倒还是起了一些兴致。
“起。”昭文帝说道,“你怎么到这里来了。”
季淑女面带红晕,好像有些娇羞,略带点磕巴的说道:“端荣华闭门不出,宫里的氛围着实不好。妾,妾只是有些吓坏了。”
昭文帝笑容淡了,抚摸季淑女的手收了回来,强行掀过话题:“季淑女头上这支簪子插得妙,简单大方但是不单调。”
“这还是皇上赐给妾的。”季淑女娇羞的笑了,好像听不懂昭文帝的意思,还是绕回了原来的话题,小心翼翼的试探着,“不知道昨天是出了什么事,又有人说温贵人,又有说皇后娘娘的。”
“端荣华做的不错,如果你也能和端荣华一样知道怎么做就好了。”昭文帝彻底冷了脸,“你还是回延禧宫等着吧。”
王永赶紧示意平安将季淑女送回去,以为递上来个解语花,谁知道又是个没眼色的。王永只得上前消解昭文帝的不快:“皇上要不要去哪位主子那坐坐?”
昭文帝沉吟一下,说道:“去钟粹宫。”
现在去哪都是问题,昭文帝不想在对付妃嫔的小心思,想着去看看乐安。等到了地方才想起来乐安已经搬到乾东所去了,现在这个情况肯定是没有回来的。
但用很多人深恶痛绝的一句话来说,来都来了,昭文帝又不是不待见江又晴,没有必要到门口了又打道回府。
钟粹宫也荒凉了很多,御侍监的宫人才撤去,钟粹宫本身的宫人还没有完全开始活动。
昭文帝走进门的时候,江又晴正在烹茶。昭文帝看着江又晴行云流水充满美感的动作,紧皱的眉头稍微放松了,坐在江又晴旁边拿了一杯茶去品。有些东西是做不得假的。
江又晴的茶艺算不得顶尖,但也算是不错。排除了江又晴装样子的选项后,昭文帝的心情好了许多,两个人很有默契的不提之前的事,一起吃过了晚饭。
昭文帝来到了书房,随手拿到一本书发现是看过的,又换了一本,还是看过的。江又晴见到了赶忙从里面拿出几册新书,解释道:“这些是一会儿要拿到藏书阁去换的,放外面比较好拿。”
看到昭文帝接过了新书才松了一口气。原本江又晴打算用旧书这件事给朱宛凝上个眼药,补刀的。但是昭文帝来的时候心情就不大好,而且多疑了许多,江又晴就知道有人已经先一步刺激了,自己在用这个明示就显得自己过于迫不及待,反而不好。
“七皇子出生也有一阵了,皇上有没有想好叫什么?”江又晴转移了话题。
刚才两次拿到旧书的昭文帝是不愉的,心里想着江又晴怕不是也是再提醒他什么,满宫上下竟然都看出了他对太后那一点隐秘的期待,认为即使朱宛凝做出了这等事,他还是会对朱家高高拿起轻轻放下。等到发现不是的时候心气就顺多了,也开始思考了起来,最近事情太多,还真有些忘记了。
“这可不能随口说说,等让礼部取了名,在让钦天监合一合,从里面再挑一个。”昭文帝说道,“到时候顺带也把两个皇女的名字取了。”
又隔了两日便是早朝,不像每日都有的常朝,早朝要正式的多。
早朝才将流程走过,棘手的事情先处理了,才开始自由发言,沈御史就有事向前启奏。
看到沈御史向前,满朝文武心里都紧了紧,这人原本在大理寺就喜欢狗拿耗子,现在成了御史就更加专业对口了,还半点不知道避讳灰色地带,直接掀出来大家都不好做。现在看他这个样子,不知道是哪个人又倒霉了。
“启奏陛下,臣听闻皇后母家兄弟在国子监之中胡作非为,调戏同窗之妹。”沈御史说道。
这消息还是他从沈贵嫔那里寻摸出来的。沈含月遭了这么大的罪,没道理这个时候不上来补两脚。她知道要家里为自己出气是行不通的,从良嫔那里知道了国子监的事,自己在不经意的和家里说起皇后要保朱家的事,沈家自然会把朱家盯得死死的。
昭文帝问道:“哦?苏爱卿,可有此事?”
“确有此事,此事臣具体已经写在奏折之中了。”苏海安出列说道,展示自己并没有渎职,“人已经暂时控制住了,听候皇上发落。”
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。昭文帝从面前收上来的奏折中找出苏海安的,上面记载朱家两兄弟的行为还是言语调戏的那一套。
还是看到个长得好看的就上去问人家婚配否,愿不愿意做妾。人家本来就是给哥哥送饭的,谁知道遇上了这么两个浑人。那哥哥出来正好碰见这一幕,上前阻止却被羞辱,说这么穷还不如做妾,导致那哥哥和朱家两个兄弟撕打在一起。就在国子监正门,不少人都看见了,闹得挺大。
“放肆,竟敢做出如此之事!身为皇后母家兄弟竟然如此有辱斯文。责令两人各杖四十,亲自道歉。”昭文帝在众臣面前勃然大怒,原本这件事轻轻放过去就好,但现在昭文帝不想忍了,给大臣一个信号,朱家可以往死里锤了。
苏海安非常震惊于昭文帝的处置,毕竟他知道自己写了什么,朱家两兄弟知道什么不能做,根本没有碰那女子,这事真算不上有多么严重。沈御史倒是非常满意,之前他参了多少本都没有结果,这一次自己的履历上得加上参倒皇后母家的功绩。
“还有其他事要禀报吗?”昭文帝平稳了心情问道。
又有一人出列说道:“臣有事启奏。”
“张爱卿请讲。”昭文帝示意他讲话。
吏部侍郎继续说道:“前段时间地方考核结果出来,根据上、中、下三等将官员调任安排好了,请皇上复查有无需要更改的。”
“朕知道了。”昭文帝说道,将奏折挑出来准备下朝就看。
“臣有本奏。”
……
下了朝,昭文帝对王永说道:“找人恭喜皇后,说因为皇后生病,朕对朱家大加封赏,让她两个兄弟都做了官以示恩宠。”
现在就可以着手准备朱宛凝的死亡了。昭文帝并不打算让她知道自己对朱家没有好感,朱宛凝的做法确实给他造成了一定的麻烦,他也不打算让她死的舒心。相信得知了兄弟高升的消息,朱宛凝一定十分高兴。
至于对外,皇后是听到兄弟如此不争气被气死的,这样还顺带给了收拾朱家的理由。朱家被自己捧出来的朱家的荣耀给压垮,这一定很有意思。
昭文帝走到养心殿,皇后可以缓两天死,但是政事不能有一刻拖延。
再等两天,等宗人府把玉碟上了,皇后就可以病逝了。
第83章 新局面
乾清宫中, 昭文帝坐在椅子上看着面前呈上来的一盘纸条,上面是和钦天监共同拟出的名字:雍、珣、谌、旻。
昭文帝首先排除了“旻”字。字是好字,只是他怕这个字落下去孩子长不大。旻者, 天也, 犹指硕果累累的秋天。这个字指向性太过明显, 他考虑太子是谁绝对不会选择一个还不清醒的奶娃娃, 但保不齐别人这么认为。
其次再划去了雍,雍代表着团结、和睦、从容不迫以及拥有。昭文帝私心里挺属意这个字, 但还是同样的问题,不想让大臣有别的念头。雍字很好, 但是本朝有个雍州, 一旦传成“拥有雍州”就更加麻烦。就像不想让大家以为他属意七皇子做太子一样,也不希望排除他登位的可能。
剩下的珣与谌,选择哪个昭文帝有些犹豫。
珣,美玉。玉在大众的心中不是普通宝石能够代替的,所谓君子如玉, 赞美一个人品德高尚, 也有代表权力的意思。两者兼有, 且不会让人产生误会。
谌是诚然、相信的意思。单独用字表达一种对子女人品的期许。历史上用这个字的人也多,荀谌、王谌都是青史留名的人才。昭文帝注意的不是这个字的意义,而是日后和封号搭起来很好, 就拿他之前的封号赵王来说, 赵王谌,诚然是赵王, 相信赵王,一下子在面上就让人安稳许多。
思来想去,昭文帝决定还是用谌这个字, 反正按照排行小七不至于连个王都混不上,他相信小七不会长歪。
解决了七皇子李谌的名字,剩下的四皇女、五皇女的名字也很快就定了下来。
顾良媛所出的四皇女取名李懿安。昭文帝希望她能够活下来,之前夭折的孩子太多了,看着这个身体不太好,这么长时间也没去看几次,就怕养不住。
五皇女就忌讳的多,昭文帝从不掩饰对子女的喜恶,成贵人都被杖毙了,当时没有考虑到她还有个皇女,这会儿就更不可能对她有什么好声气了,顺手指了个安平。
原本江又晴对于是否真的捶死了皇后还有些不确定,就像明明关上了窗户但总疑心没关一样,总是要确定一下才敢相信。但是等到宗人府将玉碟打开,名字加上时,皇后一系竟然没有派人参加,只有乾清宫的人去操办后,江又晴才放下了心。
果然,这个年还没过,皇后就薨了。
一回生二回熟,当初文贤皇后故去的时候满宫上下还有两分悲伤,朱宛凝这次去世就纯粹的是作戏了,昭文帝借口皇后郁气于心是朱家做出来的,找个理由将朱家迁往苦寒之地,离京城远不能及时告状,朱家皇亲国戚的牌子算是垮了,有没有顶门立事的人,一下子就垮了。
宫里丧事办的更加随便了,妃嫔强忍着不笑,做出悲伤的表情。过来坐镇的人又是平安,知道昭文帝对这位皇后是个什么态度,放水就更加明显,只要表面上过得去就好。
朱宛凝确实把昭文帝膈应的不行,昭文帝连命妇送别都免了,说是皇后节俭,真假就见仁见智,反正没有人敢当面质疑。
继后毕竟不是元后,一切从简也没有人叫嚷于礼不合。朱宛凝前脚刚死,后脚朝臣已经再打皇后之位的主意了。
昭文帝以最快的速度走完流程,给朱宛凝冠上承孝皇后的谥号,以侄女侍奉姑姑为名,将朱宛凝葬在了太后的陵寝旁。意思意思的服孝几天,就让天下众人嫁娶如常,不用忌讳。
处理完了这些,昭文帝自然也发觉了底下的暗潮涌动。现在的他比之之前,对朝堂的掌控力更强了,这些想法自然也瞒不过他的眼睛。
昭文帝也在思考皇后位置的问题。他现在还要立后吗,立谁又是个问题。
不管内里是什么原因,昭文帝都死了两任皇后了,坊间已经有流传他克妻恶说法,这在任何情况下都算不着什么好词。
皇后,中宫之主。协助他管理朝政,会见朝廷命妇,管理后宫,为他抚养子嗣。文贤皇后做的有多么好,让他感到有多么便利,朱宛凝就做的多差,给他制造多少不便。
现在的昭文帝不是之前只看的到皇后好的一面,看不到差的一面的人,亲身体验过就更能明白这把“双刃剑”的杀伤力。
更要命的是,皇后的好坏就跟抽盲盒一样,朱宛凝以前也没有这么疯,他也不能把未来皇后的生平查的清清楚楚,万一立了新皇后,突然有一天,皇后又有什么想不开的,突然给他来一下。到那时候再重复现在的操作,把她送走,再喜迎第四任皇后?
可不立皇后也有许多弊病,最重要的就是后宫事务的繁杂,以及皇后与朝廷命妇之间比他与官员更好的沟通桥梁。少了这些,精力也要耗费许多。
昭文帝想了想,再立一个皇后要比不立皇后的麻烦要多,首先就是人选问题,前朝和后宫的格局都会再次打破,而不知道这种打破的结果是好是坏,而现在他能弹压住朝臣,不立皇后的风波反而更小一些。
将目光转到不立皇后上,昭文帝开始思考怎样平衡格局。
皇后权力主要就是与他一起祭天等礼仪问题,朝臣命妇的接见以及紫禁城这一小片的人员调度。
首先礼仪是不能下放给妃嫔的,国之大器在戎与祀,唯名与器不可假人。剩下的权力只要把凤印收好,不让妃嫔有懿旨的出现,都可以下放给妃嫔。这么一想其实也没有很困难。
而好处就多了。首先朝堂上的投机分子能安生一点,后宫也不会出现自己解决不了的大问题。最重要的就是下一任皇帝的选拔。没有皇后自然没有嫡子,到时候他看中哪个就扶持谁做皇后,让太子的即位更具正统性。
打定了主意,昭文帝开始正视后宫,规划一下未来的格局。
后宫不可群龙无首,自然要提几位高位妃嫔带着,这提哪几位就有讲究了。单独提一个就是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后,两个容易你死我活,三个各自为营还好,两个人联合总是容易的,达不成制衡的目的。昭文帝把目标订到了四个。
现下最高是从二品,这一次就要封几个妃位,就像前朝的官职一样,一品是留着追封用的。
昭文帝再想选取哪四个妃嫔上去。
荣昭仪首先要占据一个位置,这没有什么好说的。姚诗跟随他最久,又为他生育了最大的一个皇子,于情于理都应该有她一个位置。
第二个就是怡昭媛。江家在清流中有一定的号召力,他又喜欢乐安,现在江又晴也生育了七皇子,平时也没有做什么错事,宫里名声不错,给一个名额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。
在向婉仪和孙芳仪之间,昭文帝犹豫了一会儿。向诗云是惠州知州之女,代表的是地方官员,孙寄凌是振威将军之女,代表的是武将。但仔细斟酌下来昭文帝还是选择了向婉仪。原因无他,向婉仪生育了四皇子,而孙芳仪无所出。
最后一个名额昭文帝在沈贵嫔和端荣华中间徘徊。两人是一起进宫的,端荣华生育了第一个有条件能够继承皇位的二皇子李恭,而沈贵嫔手握两个皇子,但第一个三皇子李盈可以说是太后看着长大的,他有些不放心,另一个六皇子李润。两相对照之下竟然战了一个平手。
后宫的事掰扯不明白,那就看看前朝的表现。刘家拿了不少灰色钱财,事办的不错,朝堂上人员关系不错。沈家昭文帝想了想,好像也没有跟那个走的近的,是真的没拿不该拿的,就是满场子找人参一本有点烦,但确实找出了不少问题。
相比之下昭文帝还是略微偏向沈贵嫔。
在纸上划下了四个名字,后宫的权力就在这四个人身上牵扯。